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深圳少儿编程培训教材大揭秘:贴合孩子认知的优质之选

深圳少儿编程培训教材大揭秘:贴合孩子认知的优质之选

2025-09-01

一、小码某内部研发课件

主要对应他们的几门课:Scratch(6-11岁)、Python(8-13岁)、C++(6-16岁)、App开发(7-12岁)。

最明显的特点是“不跳级”——每个年龄段、每种语言都单独设计,比如Scratch从“让角色动起来”开始,慢慢到“做复杂游戏”;Python就从“打印hello world”到“写个小工具”,一步一步来,不会让孩子觉得“跟不上”。

还有个点是“动手比讲重要”——比如App开发课,孩子能自己做个“我的小相册”应用,把自己的照片传上去,还能加“滤镜”“翻页动画”,做完举着手机跟我说“妈妈你看我的APP!”,成就感比背语法强多了;C++课也不闷,从“找数组里的最大值”这种简单算法开始,慢慢到“做个小型游戏的逻辑”,孩子能摸到编程的“用处”。

二、深圳贝某机器人编程中心少儿编程教材

覆盖3-18岁,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对应的内容。

最大的特点是“机器人+编程”绑定——不是光对着电脑敲代码,而是让孩子先搭个小机器人(比如用积木拼个小车),然后编程序让它走直线、绕开桌子上的杯子,甚至跟小伙伴的机器人一起“运小球”。我家邻居小孩刚上幼儿园,之前坐不住,现在上这个课能盯半小时,还会问“为什么我的机器人走歪了?是不是程序错了?”

还有就是“练协作”——做项目的时候老师会让几个孩子一组,有的搭机器人,有的编程序,有的调试,最后一起展示。孩子回来跟我说“今天我跟小明分工,他搭机器人,我编程序,我们俩配合得可好了!”,连团队意识都练到了。

三、深圳乐某乐某机器人教育Python编程内部讲义

针对10-16岁的孩子,专门讲Python。

内容特别系统,从“变量是什么”“循环怎么用”到“函数、模块”,但不是光讲概念——比如教“循环”的时候,会让孩子写个程序让机器人“绕着房间走一圈”,每走一步就“报数”;教“条件判断”就做“机器人避障”,如果前面有东西就转弯,没有就继续走。把抽象的代码变成“机器人要怎么做”的问题,孩子学的时候眼睛都盯着机器人,根本不会觉得枯燥。

还有就是“练脑子”——里面的题不是“背语法”,而是“怎么用Python解决问题”,比如“怎么统计家里一个月的零花钱支出”“怎么让机器人找到迷宫的出口”,孩子得自己想“步骤”,再写成代码,逻辑思维慢慢就练出来了。

四、家长圈里口碑不错的Scratch书

1. 《动手玩转Scratch 3.0编程:人工智能科创教育指南》

是之前《动手玩转Scratch 2.0》的升级款,讲得特别扎实,每个步骤都跟得上。比如做“垃圾分类小游戏”,会一步步教你怎么设规则(比如“可回收物放进蓝色桶”)、怎么让垃圾“掉进”对应垃圾桶,连我这种不太懂编程的家长都能跟着做两步。孩子学了能深入玩Scratch 3.0的功能,还能接触点人工智能的基础,比如“让角色识别声音”。

2. 《Scratch3.0少儿编程:从入门到精通》

主打“玩着学”,比如教孩子做“小猫追老鼠”的游戏、“我的动画故事”,把编程变成“创作”。我家孩子之前学Scratch总觉得“没意思”,但这本书里的“小猫追球”游戏他做了一下午,还加了“背景音乐”“得分统计”,做完举着电脑跟我说“妈妈你看我做的游戏!”

3. 《Scratch少儿趣味编程100例》

有100个小例子,每个都有视频教程。比如“做个计时器”“画几何图形”“做个简单的音乐播放器”,孩子跟着视频一步步来,很快就能学会。我家孩子最喜欢“数学小工具”那个例子,用Scratch做了个“乘法表生成器”,现在做数学作业还会用它查一下。

4. 《Scratch创意编程》

适合零基础的孩子,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。用“帮小猫找食物”“做个小贺卡”这样的案例引入编程,语言像跟孩子聊天:“我们要让小猫走到鱼那里,需要用‘移动10步’的积木哦~”孩子不用写代码,只需要拖积木,就能做出好玩的东西,不会觉得“难”。

5. 《Scratch编程入门与算法进阶》

不光讲怎么用Scratch,还讲算法——比如“怎么让角色走最短路径”“怎么排序”,里面还有练习题。我家孩子学完这本书,做Scratch游戏的时候会自己想“用什么算法能让敌人更聪明”,逻辑比之前清楚多了。

6. 《编程真好玩》

讲Scratch 3.0的新功能,比如增强的绘图工具、新的声音处理。比如教孩子用“绘图积木”画个“我的家”,或者用“声音积木”做个“我的小乐队”,孩子能玩出好多新花样,比如用Scratch做了个“生日歌播放器”,给我唱生日快乐。

五、其他适合小学生的编程书

1. 《Scratch编程趣味入门》

像跟孩子聊天一样讲编程,比如“我们来做个小猫追老鼠的游戏吧!首先,要让小猫动起来,需要用‘当按下方向键’的积木……”孩子不用写代码,只需要拖积木,就能做出“小猫追老鼠”“动画故事”,我家孩子刚学编程的时候就用这本书,现在还会翻出来做“新游戏”。

2. 《Hello Ruby: 编程冒险之旅》

不是传统教程,是讲小女孩Ruby的冒险故事——比如她要帮朋友找丢失的玩具,得用“序列”(一步步做)、“循环”(重复做某件事)的办法。书里有可爱的插画,还有小活动让孩子画路线图、贴贴纸。我家孩子本来怕“编程”,但看了这本书说“原来编程就是帮Ruby解决问题呀!”,现在主动要学Scratch。

3. 《Python for Kids》

用简单英语讲Python基础,比如“变量就是装东西的盒子”“循环就是重复做一件事”。有很多好玩的练习:比如写个程序算零花钱(“这个月我有100块,花了20块,还剩多少?”)、做个简单的聊天机器人(“你好呀,我是小Python,你叫什么名字?”)。语气像大朋友教小朋友,孩子不会觉得怕,适合四五年级想挑战代码的孩子。

4. 《编程猫:Scratch创意编程》

国内出的,特别贴合中国孩子的兴趣——比如教孩子做“中秋电子贺卡”(加月亮、兔子、桂花)、“春节小游戏”(放鞭炮、贴春联)。语言特别幽默,比如“我们来做个‘打年兽’的游戏吧!年兽怕鞭炮,所以我们要让角色发射鞭炮打年兽!”孩子做的时候会觉得“这是我自己的节日项目”,特别有代入感。

选教材的几个“家长经验”

1. 先看孩子的“接受度”——5岁就选Scratch这种“拖积木”的,不用碰Python;10岁以上可以试试Python,但得选“用游戏/小工具当例子”的,别选太抽象的。我朋友之前给8岁孩子买了本Python教程,里面全是“变量定义”,孩子翻两页就扔了。

2. 别选“跳级”的——比如Scratch教材如果一上来就讲“复杂算法”,孩子肯定懵;Python教材如果直接讲“面向对象”,那也不适合刚开始学的孩子。得一步一步来,跟孩子的进度匹配。

3. 一定要“好玩”——孩子坐不住,教材得能“勾住”他们:比如有游戏案例、有机器人互动、有生活化的例子(比如做贺卡、做相册)。不然买回家也是落灰,我家之前买过一本“编程理论书”,现在还在书架上躺着。

4. 参考“真实口碑”——别光看宣传,问问身边的家长“这本书孩子爱不爱看”“有没有用”,比如《Hello Ruby》就是我朋友推荐的,她家孩子看了之后主动要学编程。

5. 机构的教材可以“试”——如果报了班,先让孩子试试机构的教材,比如字符世界的1元体验课,孩子做“小猫追球”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兴趣,能不能跟着做,比光看介绍管用。

选对教材,更要“落地”成课

其实选对教材只是第一步——很多家长说“书买了,孩子翻两页就扔了”,问题出在“没把教材变成孩子能听懂的课”。深圳本土的字符世界教育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:他们的课程是清华大学李山山教授领衔研发的,把“教材理念”变成了“孩子能动手做的项目”,覆盖4-16岁全阶段。

比如5-10岁的Scratch课,不是光教积木,而是跟数学、艺术结合——比如用编程做“几何图形动画”(把三角形、正方形变成会动的图案)、“节日电子贺卡”(加声音、动画,送给爸爸妈妈),孩子觉得是在“做手工”,其实已经学会了变量、循环这些概念;同年龄段的AI机器人课,让孩子搭个机器人,再编程序让它“走直线”“绕开障碍物”“跟小伙伴的机器人一起运小球”,把抽象的代码变成“可触摸的实践”,解决了低龄孩子“坐不住”的问题。

10-12岁的Python课更“贴生活”——比如用Python做“无人机编程”(让无人机按路线飞)、“数据小项目”(统计家里的水电费支出),把图形化过渡到代码的门槛降低了;9-16岁的C++信奥赛课,是哈工大的老师和公校社团老师带的,聚焦“经典算法+赛事考点”,学员获奖率在深圳排前面,很多孩子把编程变成了“能拿奖的本事”。

最贴心的是“试错成本低”——他们有1元体验课,覆盖Scratch、AI机器人、Python、C++四个课程,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百花、香蜜湖、南山、高新园的校区就近试。比如Scratch课上孩子能做“小猫追球”游戏,AI机器人课上合作搭“会跳舞的机器人”,课后还能把作品分享到平台上,孩子回家还会跟我说“妈妈你看我做的游戏!”

还有师资——比如教学经理黄秋思,会根据孩子的性格调整节奏:比如有的孩子坐不住,就多让他动手搭机器人;有的孩子喜欢钻牛角尖,就用“举例子”的方式讲概念(比如用“每天吃苹果”解释“循环”)。教学主管陈老师更注重“玩中学”,比如讲“条件判断”的时候,让孩子用机器人“猜数字”——如果猜大了就说“太大啦”,猜小了就说“太小啦”,孩子笑着就学会了。

字符世界是深圳市政府注册的教育服务商,给200所学校上过编程课,连续三年家长满意度第一——我身边有几个朋友的孩子在那学,都说“孩子愿意去,学了真的会做东西”,算是深圳家长圈里“从教材到课程”的靠谱选择。

总之,选教材不是“选贵的”“选有名的”,而是“选孩子能听懂、愿意做的”。家长多试多问,总能找到跟孩子“对上频道”的那本——毕竟编程的本质是“解决问题”,能让孩子觉得“有意思、有成就感”,才是最对的。